中国雕塑的历史源远流长,内容博大精深,成就光辉灿烂。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,中国的先人并没有“雕塑艺术”的概念,中国很多优秀的雕塑作品都是无名的工匠所为,这导致了古代雕塑理论的缺失。
《方寸之间》汉白玉
我们今天更多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的雕塑传统,而对于本民族雕塑文化的认识和挖掘还远远不够。“岁月失语,惟石能言。”作家冯骥才在面对贺兰山岩画时所发出的感慨,同样适用于雕塑艺术。
无论是青铜钟鼎,还是陶塑偶俑,无论是精致的案头摆件,还是恢弘的石刻造像,都蕴含着丰富的形式语言、精神文化。它们在岁月中沉默,又在懂得的人面前诉说。
正如吴蔚的导师胥建国先生所言:“中国古代雕塑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,它就像一座金山,你刚刚打开了一扇门,看到了一缕光芒,当我们走进去才会越来越感到这一宝藏的珍贵及价值。过去我们没有留意或忽视的,今后要努力地去挖掘,这不仅是民族情怀,也是文化自尊自信使然,是一位中国当代艺术家要担当的历史和时代责任。”
《方寸之间》汉白玉
吴蔚认为,学习传统的东西,是在寻找自己的根,知道自己是谁,从哪里来。这不仅是对文化的挖掘,更是对人性的探索。而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,探索更当代的表现语言,是适应时代发展、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必然要求。他希望在未来,能够继续挖掘中国传统雕塑和传统文化更深刻的内涵,用中国人的思维和审美方式,去做中国人自己的雕塑。
采访终了,吴蔚说道:“自己有很多不足,总之,多多静下心,好好努力吧。”